他的名字叫“胡雅思”
10年前的那个夏天,当胡敏走在伦敦罕有的阳光里,他还不曾预想,接下来这个匆促的会晤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,他同样不曾预料:中国的雅思教育,正是由此,进入了1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航道。
20世纪80年代末,当雅思第1次在中国进行考试的时候,在北京只有57个考生。1999年8月,胡敏利用暑假自费赴英,拜访英国文化协会及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,考察雅思前景。
“托福是个帝国!”
英国文化协会雅思总裁肖恩·海德说这话的时候面色低沉,仿佛在谈论1个不可1世的对手。
“不,雅思会异军突起,成为1个耀眼的明星!”胡敏则目光灼然。
这就是那次会晤的场景。其时,时任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副主任的胡敏,以其敏锐的职业嗅觉断定:雅思将成为中国留学的新途径,它势必会与托福分庭抗礼!
离开伦敦的胡敏,内心已在构建1个属于自己的梦想“帝国”。
实际上,胡敏对雅思前景的判断并非盲目乐观,而是既理性又具有前瞻性的:“雅思听说读写都考,在考试形式上很科学,而语言的本质就是沟通,雅思考试充分体现了这个本质。”
但是在当时的中国,雅思的教材市场非常混乱。胡敏回到北京的第1件事,就是组织专家团队编写教材!从决定编写教材到教材出版,是不可思议的5个月!那段时间,他1边编教材,1边带学校的研究生,手上有很多项目,还有每天4堂、每堂两个半小时的课!那时上课的教室又是东1个西1个……偏巧老婆就在那段时间生病住院得有人送饭,岳母还要去医院药检,小孩要去北大附小上学……他就这样1天到晚地“环北京单车游”。有1天,忙着上课的胡敏到了医院把饭搁下就走,身后1位大夫对他老婆说:“你们还真会安排生活啊,请了个民工给你打饭。”
晚上回到家,他用冷水洗把脸,直接把小方桌往灯下最亮的地方1放,开始编教材……而那又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挑战,因为1套教材就是要把考试的所有测试理念,整个知识系统的主题思想全部融会贯通,在当时的中国尚无可参考的先例,胡敏自此开了雅思体系自主研发的先河。次年1月,教材正式出版。之后,胡敏开始了全国巡回讲座推广雅思。很快,雅思风靡全国,图书市场供不应求,在各个书店书摊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:
“有雅思书吗?”
“多了,你要谁的?”
“当然是胡敏的雅思书!”
“胡敏的雅思书”,后来干脆被简称为“胡雅思”。随着“胡雅思”持续不断对教材进行升级、雅思成绩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、“胡雅思”版权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购买,胡敏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,掀起了英语史上1次强劲的风暴,有媒体称“雅思风暴,胡敏制造”。
2004年,胡敏离开新东方,创建“北京新航道学校”。他之所以有勇气要做“新航道”的胡敏,是因为:“我已经有了1枚把这个市场的气球‘嘭’1下扎开的针……”
那枚针是什么?
早晨9点,在位于北京海淀区文化艺术大厦3层的新航道前台,聚集了从各地赶来参加住校班的学生,几米之外的墙壁上,满满1墙的“雅思高分明星”们正在照片里灿烂地笑着,他们和他们彼此“对望”,形成了1种几乎让人热血沸腾的火热气氛,那是有梦想的人才能读得懂的氛围,而抬头所见的“我坚持,我成功”的新航道校训,使这1切,以及到这里来的所有人,都在瞬间充满了不必多言的默契。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