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半拍的幸福

  我之前的1位同事老周,因为好多事情上都明显比别人后知后覺,故得1外号“慢半拍”。老周也不急,且欣然笑纳,同时照慢不误。比如办公室有人讲1笑话,大家听后遂报以笑声迎合,唯独他不笑,还1脸懵的样子。可是等大家笑声渐息,他却突然又“扑哧”1声笑了。于是,大家众口1词地笑他:“才反应过来啊老周,你总是慢半拍。”
  
  老周便很配合地说:“是啊,才反应过来,这笑话1点也不招笑啊!”
  
  “那你笑啥?”
  
  “我是笑你们,如此不招笑的笑话,你们居然还能笑得前仰后合!”
  
  听老周这么1说,又轮到我们1脸懵了,1小阵的沉默后,我们这才反应过来:其实不知不觉地我们反被老周给幽了1默。
  
  类似这样的反转多了,大家终于明白:原来老周的“慢”里大有乾坤,非但不是什么反应迟钝,而且还是1种处世的智慧。同事之间不管是谁,只要和隐私沾边的讯息,他永远都是最后知道的那个,而且所有的讯息到他这里要么戛然而止,要么避而远之,更从未见过他背后说谁的不是。因为私交甚笃,有1次他对我说:“来说是非者,必是是非人,他来说是他的事,听不听,传不传是你的事,别人的嘴咱管不着,自己的嘴巴可得管好。而且,之于别人的私事,你只要做到不打听,不感兴趣,永远都是后知后觉,又何来传播1说呢!”
  
  实践证明,到最后,在所有的同事中,就属老周的口碑最佳,人缘更是没得说。当然这都得益于他的那个“慢半拍”。
  
  老周的这种慢,我也颇有些感同身受。在文友圈里,我就是1个出了名的后知后觉者。有好多稿子的发表信息都是其他文友先行看到后转告我,或者是收到稿费,看见稿费单上注明的刊发日期后才知道的。还有就是在图书馆阅览室无意间看到了自己的名字。之所以会这样,原因有2:1是我1般投稿后,就不会再去问编辑是否刊用,因为你1问既耽误编辑的宝贵时间,又弄得自己诚惶诚恐。况且,稿子在编辑那里,刊用与否跟你的问与不问毫无关系。其次便是我视自己写的文字为女儿,投稿就是嫁女儿。女儿能寻到称心如意的婆家自然最好,倘若1时半会儿嫁不出去我就将其暂留娘家,伺机再找。所以,女儿1旦出嫁,命运如何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,不必再劳神去天天盯着她。这个“不盯”,就是不天天去盯着手机电脑搜索。其实你搜与不搜,稿子就在那里,只要是发表了的,迟早会知道;发不了的也许还不到时候,静心等就好了。再者,每天搜索,费时费力不说,1旦没喜自然失落,很可能还会因此弄糟了心情,得不偿失。而后知后觉就不同了,因为后知,且没有那么焦急地翘首期待过,所以这些消息便都自动转化成了1个1个的小惊喜,既是惊喜,幸福感自然也随之又上了1个档次。而且更实惠的是,节省下来的那些搜索时间,可以用来看看书、码码字,抑或听听音乐、喝喝茶,甚至观鱼赏花,闭目小憩也是极好的。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
标签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