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“锅底”,留有“鱼”香

  上世纪50年代是我的童年时期,那时生活条件不行,别说大鱼大肉了,就是炒勺1年也动不了几次,吃饭有点儿盐味儿就不错了。
  
  旧时,家家都有咸菜缸子,劳力收了工回家,从缸里捞1根咸菜就能对付1顿饭。记得那时,父亲端铁饭碗,每月都有工资,家里条件在村里还算好的,加上母亲节俭持家,我家隔3差5还能动1下炒勺。
  
  集市上有卖鱼末儿的,就是卖鱼剩下的碎片和腌鱼的盐粒,价格便宜,母亲经常买回家,用油炒1下,就饭吃别提多香了,有时运气好了,还能从里面捡到1块碎鱼肉呢。而且吃完身上和嘴里1股儿腥味,不知道的还以为吃鱼了,引来很多孩子羡慕呢。
  
  那时邻居家的栓子闻到我们家“吃鱼”也馋,央求母亲给他也买鱼。他家姊妹多,家里壮劳力少,生活相对困难,他母亲舍不得给他买鱼末儿,便从集上称了1包鱼盐回来。鱼盐是腌鱼用过的盐,里面是纯盐粒儿,即便有中彩票的运气,也筛不出1丁点鱼肉来,但鱼腥味还是有的。用油锅炒1下,还能咂巴出那么点儿鱼香味儿来,身上也自然带有腥味,也可冒充吃过鱼。
  
  后来,我们都长大了,家里条件好了些,鱼末儿也升级为小干鱼了,母亲做饭时往锅里放6条小干鱼,我们姐弟每人1条,但小干鱼有大有小,母亲便分鱼:年龄大的吃小的,年龄小的吃大的。本以为这样分鱼是照顾幼小,但小弟却不同意,他愿意吃小的,但锅底归他,因为他看到了锅底里有鱼末儿。小弟鬼精明,其实小干鱼大小相差不了太多,还能白赚1锅炒鱼末儿。
  
  既然他愿意这样分,大姐便和他换了。那天小弟吃完了小干鱼,又开始吃鱼末儿,最后连锅底都用饭擦干净了,真是比水洗了还干净。
  
  大姐那条鱼吃得很慢,最后剩下了半条说吃不了了,让母亲吃。我们这时才明白过来,母亲1口鱼也没吃呢,估计母亲是想就着“锅底”吃1顿饭的,可锅底也被小弟“清”光了。
  
  有1年,父亲涨了工资,买回家1条大干鱼,足有半米多长。父亲将大干鱼悬挂在耳房,吃的时候用斧头砍1块,用油煎了,香飄满屋,1家人再也不用互相礼让了,因为家里“富富有鱼”了。
  
  现在再跟孩子们说起过去我们“吃鱼”的事儿都成故事了,现在的孩子鱼头不吃,鱼尾不吃,而且吃鱼都是买活鱼回来做,又清蒸又糖醋又红烧,既讲究新鲜营养又讲究品相味道,1道鱼上桌,夹完鱼肉,剩下的鱼骨上的肉,也够过去我们1家人吃3天的。和老友谈起这些,她们说,别说剩鱼肉了,就单是“锅底”放在过去也够1家人美餐1顿的。
  
  忆苦思甜吗?其实也不是,那些存活在时光里的味道,如今我们回想起来,味蕾依然留有“鱼”香,这也是岁月馈赠的礼物呀。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
标签

发表评论


Warning: error_log(/www/wwwroot/wmdhb.cn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#log/log-0219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/www/wwwroot/wmdhb.cn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spider.class.php on line 29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