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的比喻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中记载了孟子与宋国的1名大臣戴不胜的1番对话。在这个故事中,戴不胜想向齐王推荐1位叫薛居州的贤德的人,因为他认为只要齐王身边有薛居州这样的人来辅佐,齐王就不会被小人的谗言所迷惑了。对此孟子却有不同的看法。
孟子开门见山地对戴不胜说:“您希望齐王贤明吗?让我来明白地告诉您。”孟子首先打了1个比方,他问道,“如果1位楚国的大夫,希望他的儿子去学齐国话,他是请1位楚国的老师还是请1位齐国的老师来教好呢?如此简单的问题,戴不胜听后想都没想1下,直接作答:“当然是请齐国的老师来教为好。”
孟子继续说:“如果这位齐国老师来楚国教学,但其周围全是说楚国话的人。在这种环境和影响干扰下,学齐国话的人,就是每天用鞭子打他逼他,要求他说齐国话,想说好那是不可能的。如果把学齐国话的人送到齐国的热闹街市生活上几年,同样用鞭子打他和逼他,要求他说好楚国话,那也是不可能的。”戴不胜点头称是。
孟子开始转入正题:“您向齐王推荐的薛居州,认为他是个贤人。假如齐王身边的人,不管年龄大小还是地位高低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贤人,那么齐王就没有机会接触奸诈小人了,又和谁去做坏事呢?但是如果齐王身边都是1些搬弄是非的小人,那齐王又和谁去做好事呢?单凭1个薛居州是不可能对齐王产生什么大的影响的。”戴不胜听后不由得被孟子这番话所折服。
尽管孟子并未提出辅佐齐王的解决之道,但其1番话依然有着现实的启示和意义。环境影响人,也容易改变人。所谓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现实生活中,和谁在1起很重要,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,决定你的人生成败。和积極向上的人在1起,必然充满阳光而追求进步;而和消极偏颇的人长久相处,则可能变得颓废平庸。因此,选择生存环境和共事的人至关重要,“禽择良木而栖,人择君子而处”是人生应有之义。?
然而,更多时候我们对工作生活环境、周围的人和事无法选择,处于不尽如人意的人生常态,甚至会有恶劣的境遇。俗话说,1杯清水因1滴污水而浑浊,1杯污水不因1滴清水的存在而清澈。1个人所处的环境,并不是某个外在的因素就能轻易改变的,相反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当然,并不是说环境恶劣,就可以俯首认命和同流合污,而是要洁身自好,谨防灵魂被沾污,做到出淤泥而不染,始终保持思想清醒和人格纯洁。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