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元培冒雪3请陈独秀
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、革命家和政治家。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伊始,就立意革新,提倡民主,千方百计招揽人才。随着电视剧《觉醒年代》的热播,蔡元培冒雪3请陈独秀的故事再次走进观众的视野。
1916年12月26日,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。他向教育部提出3个条件:经费充足,人才济济,权力下放。要想再造1个新北大,就必须秉承“思想自由、兼容并包”的办学原则,千方百计招揽人才。因为北大文科顽固守旧的人物特别多,聘请1位有威望的革新人物来担任文科学长,就成为改革的关键。
蔡元培求贤若渴,友人为他举荐陈独秀。虽然陈独秀没有学位,没有大学任教经验,但在1915年9月就于上海创办《青年杂志》(翌年改名为《新青年》),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,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、发起者和主要旗手,在全国很有影响。蔡元培认为陈独秀很适合这个职位,就打算不拘1格,用月薪3百块大洋来聘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。
说来也巧,当时陈独秀正与汪孟邹来北京洽谈《新青年》募资招股的事,住在前门附近的1家中西旅馆。剧中,蔡元培第1次来访陈独秀,是1个下雪天,陈独秀到外面吃饭不在,蔡元培就在风雪中等候。陈独秀回来时,蔡元培已经站了好1会儿了。叙旧之后,蔡元培道明来意,却被陈独秀婉言拒绝。表面上陈独秀是因为事出突然,没有思想准备,实则放不下《新青年》。《新青年》是陈独秀宣传新思想、改造国人的很好平台,他不能为了钱就割舍这份事业。
蔡元培知道,要想说动陈独秀,就要为他解决实际问题。回去之后,他就和教育总长、北大同人1起商量,尋找1个既不让杂志停刊,又不放弃让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的办法。
又是1个下雪天,蔡元培长衫布鞋,撑伞第2次来访陈独秀。陈独秀前1晚喝多了,门窗紧闭,还未起床。蔡元培没有敲门,而是坐在走廊上静等,想让陈独秀多睡1会儿。雪花飘在身上,寒冷可想而知。等陈独秀酒醒之后,蔡元培再次诚恳发出邀请,让陈独秀把《新青年》搬到北大来办,让北大教授任同人编辑,还建议陈独秀把家1起搬来。蔡元培的真诚让陈独秀怦然心动,但杂志进京1事,事关重大,他不敢贸然答应,所以又以想听听《新青年》出版商汪孟邹的意见为由推辞。蔡元培心有不甘,认为北大文科学长非陈独秀莫属。
1顾不行,还有2顾;2顾不行,还有3顾。蔡元培第3次又在1个雪天来访陈独秀。这1次,大门敞开,陈独秀烹茶以待,恭候多时。在李大钊等人的劝说下,他认识到《新青年》杂志搬到北京是更上1层楼,是发扬光大,是在全国蹚开1条路。虽然答应了蔡元培的邀请,但陈独秀很谦虚,怕自己不能胜任,就提出3个月的试用期。这1次,宾主相谈甚欢。
1917年1月,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。陈独秀走进北大,与蔡元培1起开创了北大历史上的辉煌时代。那时的北大,陈独秀、李大钊、胡适、钱玄同、梁漱溟、徐悲鸿、辜鸿铭、李4光、鲁迅……哪1个教授、讲师不是在文艺、思想、科学史上的大人物!北大群星灿烂,大师云集,这与蔡元培的爱才惜才,礼贤下士是分不开的。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