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事为什么要保持冷静?
人类顶大的长处是智慧。
但什么是智慧呢?智慧有1个要点,就是要冷静。
譬如:正在计算数目、思索道理的时候,如果心里气恼,或喜乐,或悲伤,必致错误或简直不能进行。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。
但是1般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,偏不明此理。他们总是为感情所蔽,而不能静心体察事理,从事理中寻出解决的办法。
我想说1个猴子的故事给大家听。
在汤姆孙《科学大纲》上叙说过1个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,养着几只猩猩、猴子做实验。以1个高的玻璃瓶,拔去木塞,放两粒花生米进去,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,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,他将之递给猴子。猴子接過,乱摇许久,偶然摇出花生米来,才得取食。此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如前,而指教它只须将瓶子1倒转,花生米立刻出来。但是猴子总不理会他的指教,每次总是乱摇,很费力气而不能必得。此时猴子何以不能领受人的指教呢?没有旁的,只为它两眼看见花生米,1心急切求食,就再无余暇来理解与学习了。
要学习,必须两眼不去看花生米,而移其视线来看人的手势与瓶子的倒转才行。要移转视线,必须平下心去,不为食欲冲动所蔽才行。然而它竟不会也。
猴子智慧的贫乏,就在此等处。
人们感觉不到问题,是麻痹;然为问题所刺激,辄耐不住,亦不行。
要将问题放在意识深处,而游心于远,从容以察事理。
天下事必先了解它,才能控制它。情急之人何以异于猴子耶?
还要注意:人的心思,每易从其要求之所指而思索办法;观察事理,亦顺着这1条线而观察。于是事理也,办法也,随着主观都有了。其实只是自欺,只是1种自圆其说。
智慧的优长或贫乏,待看他真冷静与否。
没有智慧不行,没有勇气也不行。
我不敢说有智慧的人1定有勇气;但短于智慧的人,大约也没有勇气,或者其勇气亦是不足取的。
怎样是有勇气?不为外面威力所慑,视任何强大势力若无物,担荷任何艰巨工作而无所怯。没勇气的人,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面,往往把既成的局面看成是不可改的。
说到这里,我们不得不敬佩孙中山先生,他是1个有大勇的人。没有疯狂似的巨胆勇气,他是不可能开创出当时的新格局的。然而没有智慧,则此想亦不能发生。他何以不为强大无比的清朝所慑服呢?他并非不知其强大;但同时他知此原非定局,而是可以变的。他何以不自看渺小?他晓得是可以增长起来的。这便是他的智慧。有此观察理解,则其勇气更大。而正唯其有勇气,心思乃益活泼敏妙。
智也,勇也,都不外其生命之伟大高强处,原是1回事而非2。
反之,1般人气慑,则思呆也。所以说没有勇气不行。
无论什么事,你总要看它是可能的,不是不可能的。
无论任何艰难巨大的工程,你总要“气吞事”,而不是被事慑着你。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