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真的人不伤心
小说《西游记》快看到结尾了,对唐僧的厌恶不减反增,爱哭就算了,耳根子软没眼力见也能忍,越看越寒心的只是唐僧对孙悟空的态度,从始至终不过1个“用”。
两个很有意思的情节——3打白骨精之后唐僧把猴子赶回了花果山,很快自己就被妖精变成了老虎险些被打死,悟空1听8戒说唐僧遭了难,立刻答应出山——虽然的确有1部分是因为8戒的激将用得好,但很戳人的1个细节,是悟空在救场之前,居然先跳进海里洗了个澡。
为什么呢?
因为他知道唐僧爱干净,生怕自己在花果山跟猴精们混久了身上有妖精味,熏到了师父,所以特意从筋斗云上翻下去,在东海里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。
如果只是把唐僧当作上司,把取经当成任务,大可不必如此吧,猴子皮归皮,却的的确确在践行着“1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的承诺。
相比之下唐僧的回应,却更像是冠冕堂皇的冷漠:
“贤徒,亏了你也,这1去,早诣西方,径回东土,奏唐王,你的功劳第1。”
于是也终于理解了电视剧版的《西游记》里,为什么会把唐僧这句台词改成“悟空,是为师错怪你了”。人的本能,不就是对爱者言爱,对毫无感情的人才以利益相诱吗?
可孙悟空笑嘻嘻的:“莫说莫说,但不念那话儿(紧箍咒),足感爱厚之情也。”
第2个情节,是6耳猕猴搞出的真假悟空,两只猴子从天上闹到地下,又打到如来面前要辨个真伪,1向幸灾乐祸的8戒都破天荒地严肃了1次,可作为师父的唐僧说什么呢——你既知此门,可趁他都不在家,先到他洞里取出包袱,我们往西天去吧,他就来,我也不用他了。
读到这里的时候真的非常討厌唐僧,西行过半,几年来朝夕相伴,屡次救他于虎口之中的大徒弟,对他来讲,也不过就是个“用”啊!
难怪连观音都看不过去,直接下了死命令把取经这件事和孙悟空绑定,打消唐僧动不动就想把猴子赶走的念头。
可就在下1回师徒4人路过火焰山,悟空看到路边卖糕的小贩,却还是会主动去给唐僧买糕,对唐僧的冷漠和无情,他似乎无知无觉,因为没有知觉,所以毫不在意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里问: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”可孙悟空偏偏就不怨,他只有1派天真和赤诚,只看到自己给予的,不在乎对方回馈的,因此也就能免于伤心。
希望猴子可以永远做个没心没肺的猴子,如果不懂就可以不痛,最好不过永远糊涂。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