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过的功夫不会浪费
1次,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院士做客《开讲啦》。何院士诚恳地讲道:“1964年,我当研究生的时候,1次,老师指导我写1篇有关医疗建筑的论文,我为了完成这个论文,到北京收集资料,我从朋友那里借到1本书,是1本英文书,但是,人家只让我看3天,不能拿走,当时,我就住在西单教育部的1个小招待所里,房子里连1张桌子都没有,我就狠了狠心,买了透明纸,用3天时间把整本书原样地抄录下来,这个本1共61面,167000多个字,包括图形,我又没带尺子,都是徒手画下来的。”
何院士把这本手抄本带到现场,它的大小像长条形记账本,顶部的两端用黑色的夹子夹着,封面是白纸,内页的纸张微微发黄,打开这个不起眼的手抄本,简直太惊人了!每1个英文字母誊抄得都特别工整,就像打印的1样,而且,1行1行排列整齊有序,每1个图形以及高难度的建筑平面图,都是按照原图的比例徒手画出来的。太不可思议了!撒贝宁赞叹说:“这哪里是抄下来的书,这就是1部艺术品。”
何院士还展示了他当年抄书的笔,那是1支极其普通的蘸水笔,想想他抄书时,1边蘸点墨水,1边抄写,那是何其艰难。3天时间,对于我们来说能干什么?而何老因为对知识的无比渴求,他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力,将整本书1丝不苟地抄了下来。撒贝宁感叹:“1个人的特质往往就隐藏在这样1些小的事情里,所以,今天,我们不要小看每1天的积累,每1点下的功夫,这都不会白费。”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