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生欢喜不生愁

  丰子恺有个集子,曰:《只生欢喜不生愁》。我以为是人生最高境界了,通常情况是“几多欢喜几多愁”。如果我们进1步了解到丰子恺的许多作品,是在时局艰难的情形下创作出来的,就更加不得不钦佩他保存民族生机的护生精神了。很多时候,即便是超脱尘世的高僧大德,也不免忧世之情的。“8指头陀”寄禅是有名的诗僧,他的“天痕青作笠,云气白为衣”是不染1丝烟火气的,而甲午战争后,他的诗中出现了“我亦哀时客,诗成有哭声”的句子。
  
  “只生欢喜不生愁”的境界,对追求者来说,确非易事,而“几多欢喜几多愁”大约是常态。爱德华·O。威尔逊在《论人的本性》1书中谈到,自我认同的危机感,是现代人产生抑郁的主因。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·萨冈写过1本小说《你好,忧愁》,说的是1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。萨冈为1种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,起了1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:“忧愁”。与其为之烦恼,不如说1声“你好,忧愁”,不是更好吗?能与欢樂拥抱,与忧愁握手,距离“只生欢喜不生愁”还会远吗?
  
  丰子恺有个人生3层楼的说法:第1层是物质生活,是愁多欢少;第2层是精神生活,主要指艺术,这1层是欢多愁少;第3层是灵魂生活,便是他所指“只生欢喜不生愁”的境界了。
  
  欢喜与忧愁都是人生的波澜,孟子说:“观水之术,必观其澜。”如果人生就是1条小溪,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高低不平,自会踏歌跳浪,1路前行。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
标签

发表评论


Warning: error_log(/www/wwwroot/wmdhb.cn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#log/log-2917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/www/wwwroot/wmdhb.cn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spider.class.php on line 2900